自2005年起,深圳建成第一條綜合管廊——大梅沙-鹽田坳綜合管廊;2008年,在光明新區相繼建成8.6公里的綜合管廊,是深圳第一條具備完整監控設施的綜合管廊。2012年,前海合作區建設深圳第一條以高壓線通道為主要功能的綜合管廊;到2015年底統計數據,深圳的綜合管廊建設里程總長約13.6公里。
深圳綜合管廊規劃形成了分層次規劃體系——“總體專項規劃+區域詳細規劃+小片區詳細規劃”,是全國第一個按照該規劃體系進行編制綜合管廊規劃的城市。其中,綜合管廊專項總體規劃對全市綜合管廊規劃進行總體把控,各個區域詳規及小尺度片區詳細規劃對片區內綜合管廊進行細節把控,并對總體規劃進行局部調整反饋,是綜合管廊設計的直接依據。
為了規范地下綜合管廊規劃、建設和維護,統籌各類管線敷設,需要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及收費辦法。對于綜合管廊的管理,必須是具有地方特色,需要根據各地具體實際情況進行制定。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明確各市人民政府要制定地下綜合管廊具體管理辦法,加強工作指導和監督。
真正意義上全市性的綜合管廊立法目前發布了兩個,一個是《深圳市地下綜合管廊有償使用收費參考標準》,該收費參考標準的制定解決了未來綜合管廊運營過程中確定的市場化運作方針的收費問題;另一個是《深圳市地下綜合管廊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深圳市的綜合管廊立法格局基本形成。
深圳市綜合管廊確定了主要采用政府投資模式,另外還建議采用PPP投資模式。依據“誰投資、誰擁有產權”的原則,確定了綜合管廊的產權歸屬。而綜合管廊的產權單位可以確定管廊的運營單位,并按照規定收取入廊費及日常維護費等。為確保綜合管廊建成后的有效使用,深圳市立法確定了“已建綜合管廊區域,該區域內新建、改建、擴建管線應當按照規劃要求在綜合管廊內敷設”,確保了綜合管廊建成后的使用。
城市綜合管廊作為一種先進的市政基礎設施受到高度關注,但綜合管廊的建設投資成本昂貴,建設難度大,需要我們深入認識綜合管廊。
深圳市綜合管廊從無到有,經歷了“謹慎布局”到“積極推廣”的歷程。建立了包括規劃建設、技術法規、運營管理等架構體系??偨Y十年發展歷程來看,綜合管廊的建設和發展并非一蹴而就:
我們需要堅持“一個初心”——即建設管廊是為了解決城市“馬路拉鏈”,增強市政供應穩定性,提升城市韌性,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要注意“兩個關鍵”——即城市綜合管廊的頂層設計及綜合管廊規劃、建設與運營管理的架構;
要把握“三個認識”——即城市的發展階段決定是否需要建設綜合管廊;城市的財政能力決定是否能持續大規模建設綜合管廊;城市的管理水平決定能否運營好綜合管廊;建設綜合管廊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
要考量“四種管線”——即重力流排水管線的入廊;大口徑管道的入廊;燃氣管道的入廊;超高壓電力管線的入廊;
要加快“五個研究”——即要加快研究纜線管廊的規劃設計;加快研究管廊消防系統;加快研究特殊管線入廊;加快研究與地鐵共建要素;加快研究管廊運營維護,特別是管廊突發事故的運營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