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杭州·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宣布成立探索人類科技未來的實驗室“達摩院”,并在三年內集團研發投入1000億人民幣,用于涵蓋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的研究。
隨后,城市大腦1.0正式發布,交出了用智能治理城市的周年答卷:接管杭州128個信號燈路口,試點區域通行時間減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時間節省4.6分鐘。在主城區,城市大腦日均事件報警500次以上,準確率達92%;在蕭山,120救護車到達現場時間縮短一半。
在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勾勒的藍圖中,未來城市大腦是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以互聯網、計算和數據為基礎,實現可持續發展。治理交通擁堵只是城市大腦邁向城市治理、成為超級人工智能的第一步。
在杭州市城市大腦領導小組、杭州市數據資源局、杭州市公安局及杭州市公安局蕭山分局的努力下,杭州主城區、蕭山區、余杭區都在快步引入城市大腦,并很快看到效果。
城市大腦已覆蓋主城區莫干山路區域等路面主干道,及南北城區的中河-上塘高架等快速路,同時服務蕭山城區,為杭州市逾900萬常住人口的快速出行提供實時分析和智能調配。
城市大腦首先實現的是通過各類數據感知交通態勢進而優化信號燈配時。目前,已有128個信號燈路口由城市大腦掌管。
在杭州主城區,城市大腦調控了24個莫干山路區域紅綠燈,通行時間減少15.3%。試點中河-上塘高架22公里道路,出行時間平均節省4.6分鐘。
在蕭山,104個路口信號燈配時無人調控,范圍西至蕭然西路,南至晨暉路,東至通惠路,北至蕭紹路,此外還包括市心路、育東路、北山南路在內的5平方公里,車輛通行速度提升15%,平均節省時間3分鐘。
此外,城市大腦融合高德、交警微波和視頻數據去感知交通事件,包括擁堵、違停、事故等,并觸發機制進行智能處理。在主城區,城市大腦日均事件報警數達500次以上,準確率達92%,大大提高執法指向性。
蕭山區還創新實現了120救護車等特種車輛的優先調度,事件報警、信號控制與交通勤務快速聯動,提升應急事件處理效率。一旦急救點接到電話,城市大腦就會實時計算,自動調配沿線信號燈配時,為救護車定制一路綠燈的生命線。
據測算,救護車到達現場的時間已縮短一半,平均節省7分鐘。以市心路-晨暉路到市心路-建設一路全長7公里路段為例,救護車總計需要經過21個路口。在最近一次出車中,救護車節省時間高達14分鐘,沒有遇到一個紅燈。
社會治理和公共安全保障,同樣是城市大腦的重要功能。結合視頻分析技術,城市大腦能夠對整個城市進行索引。通過精細定位、全局視頻分析、營運數據,分析車輛主題關系和行為模式,蕭山區精準管控“兩客一?!奔斑`法處禁車輛,實現交通分層治理。
下一個登月計劃 催生世界級技術
王堅認為,如同60年代的登月計劃帶來了通訊技術、生物工程技術,城市大腦也將為世界科技創新提供一個前所未有的探索平臺。
車流量大、路網復雜、路面立體,是城市交通的主要特點。城市大腦通過一個普通的攝像頭,就能讀懂車輛運行狀態和軌跡,同時實時分析來自交通局、氣象、公交、高德等13家機構的海量交通數據,這一視頻數據處理規模全球罕見,催生一系列世界級技術。
為完成復雜場景下的車輛檢測任務,城市大腦的iDST視覺計算團隊提出基于區域融合決策和上下文相關的多任務深度神經網絡,解決多視角、多姿態及車輛遮擋等問題。這一技術成果打破了全球權威視覺算法測評平臺KITTI的世界紀錄,將車輛檢測率拉升至90.55%,從而幫助機器更好地看懂世界。
今年城市大腦還有3篇技術論文入選國際頂級學術會議ACM MM,論文所涉及的交通事故識別、人流軌跡判斷、交通數據樣本研究等領域都與城市大腦的應用場景密不可分。
電商圖像搜索技術的成功經驗也被放到了城市場景。城市圖搜技術上線,城市的基本要素,包括車、步行人、騎行人、道路、建筑等都可以作為一個目標,進行識別、索引和搜索,準確率達99%以上,精準度甚至細到顏色、車牌的某一字段。
城市大腦視覺智能負責人、iDST副院長華先勝表示,城市大腦的應用場景是許多技術研究的起點,研究成果都將幫助到城市大腦的落地。華先勝是視覺識別和搜索領域的國際級權威學者,曾獲選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協會院士(IEEE Fellow)、美國計算機協會ACM杰出科學家。
數據曾經只是城市規劃院的“工具”,但在城市大腦的不斷技術攻堅下,數據將成為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城市管理者可以從運行的角度來利用數據,對城市的人、車進行有效分析。
城市大腦解決城市病,是杭州獻給世界城市發展的禮物
一年前,城市大腦被定義為“杭州代表中國的城市為世界做一次探索”。時隔一年,王堅認為,城市大腦是“杭州獻給世界城市發展的禮物”。
王堅在會上舉例,修更多的路是以往城市用來解決交通擁堵的辦法,這其實是上世紀的思路。而未來,城市大腦將成為城市新的基礎設施,利用數據資源來解決問題。
城市是人類最了不起的發明,但遺憾就是城市病,但幸運的是有數據這個新的自然資源,可以通過城市大腦來優化所欲的城市公共資源。在杭州,城市大腦每15分鐘就能根據攝像頭數據調節紅綠燈資源,對道路和時間資源再次分配,讓老百姓早一點回家。
以交通治理為起點,經過一年試驗,城市大腦已經首先消滅從攝像頭到紅綠燈“最遠的距離”,并且落點到了更多城市,包括蘇州、衢州、澳門等。
2050年的杭州是什么樣?王堅此前給了一個猜想,未來城市會擁有100萬倍的數據,只消耗1/10的水和電,不斷優化道路資源,讓原本需要修路的土地變成公園,讓生活更加舒適方便。
用機器解決超越人腦極限的挑戰,是王堅發起城市大腦的目標。他認為,城市所面臨的所有問題,不是因為人不夠努力,或不夠聰明,而是因為城市發展到今天,許多問題已經無法靠人類大腦解決,而必須依靠機器。用機器解決人類解決不了的問題,在這個意義上,機器智能比人工智能更加準確。